报名入口
因创业 聚首都
COMPETITION INTRODUCTION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给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勉励青年人“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中外青年的友谊”。
青年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国家发展战略与科技进步的重要连接者、推动者。为进一步凝聚青年力量,展现青年创业者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担当,鼓励更多青年学子把火热的青春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伟业,2019年,北京大学学生创新学社联合北京大学研究生会发起首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旨在凝聚海内外高校创协力量,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增强青年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截止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五届,累计吸引了海内外300余所高校的2342个项目报名参与。
大赛亮点
COMPETITION HIGHLIGHTS
最高10万元奖金
巨额投资机遇
应用场景对接
投资大咖指导
创业导师计划
园区落地优惠
去年赛况
LAST YEAR
大赛介绍
COMPETITION INTRODUCTION
参赛说明
Introduction
一、参赛组别
各参赛团队应根据项目及团队的具体情况,申报对应组别。大赛组织委员会将对所有报名参赛团队进行资格审查,不符合条件的团队将无法获得参赛资格。
(1)初创组:具有创新成果,拥有或授权拥有创新产品或服务,具有完整的商业计划书,未进行工商登记注册,或在2025年1月1日之后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创新创业团队。
(2)成长组:已进行工商注册,经营状况良好,工商注册登记未满5年(2020.01.01-2025.01.01)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和较大成长空间的初创企业。
二、参赛对象
参赛团队负责人满足以下一条条件即可参赛:
(1)参赛团队的负责人年龄小于等于35周岁;
(2)参赛团队的负责人为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正式注册在校学生(本硕博均可)、青年教师以及高校毕业未满五年的青年校友。
项目要求
Requirements
1、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赛资格;
2、参赛团队人数不得超过5人,团队成员年龄小于等于35岁的成员占比应超过50%,若已注册公司,符合年龄要求的成员的股权占比应高于30%,获奖证明中成员姓名以报名时填报的姓名为准;
3、参赛团队可配备指导老师(非必须),每个项目指导老师不超过2人,且应为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注册的教师(有无指导老师不影响参赛评分);
4、每支参赛团队负责人唯一,负责人在团队中占主导地位,鼓励跨校组队,但项目所属院校以负责人在读或毕业的院校为准;
5、参赛项目中涉及专利、技术归属的,须产权清晰;参赛项目及参赛路演过程中须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同时参赛项目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方向,符合社会正向价值观。
6、报名截止日期后,项目名称、参赛团队负责人、团队成员及指导老师均不得变更;如有特殊情况,可向组委会邮箱发送变更申请,组委会将根据实际情况确认结果并反馈。
五大赛道
FIVE TRACKS
未来智能赛道
AI基础层、AI技术层、AI场景应用、WEB3.0、元宇宙、通用技术、虚拟现实、数字人、数字孪生等
信息技术赛道
电子信息、通信网络、工业互联网、网络与信息设备、网络与信息安全服务、软件开发、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等
先进制造赛道
前沿新材料、科学仪器和传感器、新能源、轨道交通装备智能汽车、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
生命健康赛道
现代医疗、医疗器械、医药服务、养老康复、药品研发与制造生物技术、精准诊断、基因检测、免疫生化等
文化科技赛道
新消费、AR/VR、数字文博、影视游戏、文化旅游、原创动画、现代服务 、在线教育、新零售、工业设计、新物流及供应链、乡村振兴、公益服务等
赛程安排
COMPETITION SCHEDULE
大赛奖励
COMPETITION REWARD
大赛为参赛团队设置如下奖项,最高奖金为10万
银奖 5名
1万元
金奖 3名
冠军10万元、亚军5万元、季军3万元
铜奖 10名
0.5万元
青年伯乐奖
Bole Award
奖励推荐项目超过15个或所推项目获得金银铜的推荐单位/个人
评委大咖
TOP JUDGES
最新资讯
LATEST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大赛公众号:PKU_InnovationCamp(北大创新学社)
大赛官网:www.sdgxcxcy.com
大赛咨询:微信公众号【pku创新学社】,回复“大赛咨询”